为什么药液质量没有问题,滤芯完整性测试却不通过?
为什么重复使用滤芯通过了完整性测试,但药液依然被细菌污染?
在过滤工艺中,验证数据是安全底线,但工艺细节中的微小疏漏,可能让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科百特验证实验室基于13000+个工艺验证案例,从化学兼容性、可提取物/浸出物、产品润湿完整性、细菌截留、重复使用等不同验证维度,总结出5大高频风险场景,用真实案例告诉您:如何从验证积累中预判风险,用精准选型规避损失。
一、验证积累:用数据为工艺安全“托底”
丰富的验证案例
十四年深耕验证,1500多家客户,13000+验证案例,3万多份验证报告,涵盖各种小分子化药、生物制品及相关中间料液,其中特殊产品(如脂质体、高黏度产品、微球等)占比5%。验证对象涉及澄清过滤、超滤、除病毒过滤、除菌过滤、一次性使用组件等。
完善的数据库
全产业链产品的USP<665> / BPOG可提取物研究报告,丰富的可提取物/浸出物自建质谱数据库和毒理学数据库。
系统全面的分析能力
色谱、质谱、光谱、表面分析、性能分析、微生物分析等强大的硬件设施和综合的分析能力。
二、五大风险场景:从“被动解决”到“主动规避”
风险1:化学兼容性——选错材质=埋下隐患
实际案例
案例1:A公司参考常规兼容性选型表中的甲醇、乙醇等醇类与PES材质的兼容性情况选用PES滤芯过滤含80%以上苯甲醇的料液,科百特验证时发现与料液接触后的滤膜严重收缩变形。
案例2:B公司溶媒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某注射液(原料)使用PES滤膜,科百特验证时发现滤膜被溶解。
避坑指南
· 高浓度有机试剂:原料药生产工艺中通常涉及高浓度有机试剂,用做溶媒、结晶或洗涤溶剂,如乙酸乙酯、丙酮、二氯甲烷等,针对此类产品应首选PTFE材质,否则会有不兼容、提取物高的风险。
· 高温醇类:优先选择PVDF和PTFE材质,尽量避免选用PES,因为PES可能会发生溶胀现象。
· 特殊密封圈选型:酯类、酮类等有机试剂在温和条件下可选用三元乙丙(EPDM)橡胶,长时间高温使用尽量选用包氟或全氟,避免使用硅橡胶和氟橡胶;特殊有机试剂(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乙醚等)推荐选用包氟或全氟。
风险2:可提取物/浸出物安全性评估不通过 ——隐形的安全性“杀手”
解决方案:
· 有机相占比>50%:优选PTFE/PVDF材质,慎用PES和尼龙,由于PES和尼龙材质本身及添加剂含量相对较多的原因,会导致可提取物较多甚至增加安全性风险。
· 高风险药液(如核酸、血液制品、抗体药物):该类生物制品因分子复杂性、工艺敏感性、欠佳的稳定性或监管特殊性,其在相容性研究的要求上更严苛,对于此类药液与工艺组件的提取物/浸出物,建议增加LC-MS、ICP-MS(必要时)等专项分析以严格控制潜在浸出物风险。
风险3:细菌截留(BCT)失效——工艺参数决定成败
细菌截留验证的目的是证明在模拟工艺条件下,过滤过程可以持续去除悬浮于产品或替代流体中高浓度的标准细菌或相关微生物污染分离物。药液性质会影响测试结果,以下通过一些特殊性质药液的BCT穿透案例总结三大高危场景。
风险4:产品润湿完整性——容易被忽视的“测试陷阱”
为什么要做产品润湿完整性?
核心目的是建立药液润湿条件下的专属完整性标准,避免“假合格”或“假失效”误判!即用实际药液(非纯水或替代溶剂)润湿过滤器后,验证其完整性测试标准(如起泡点、扩散流值),确保测试结果能真实反映过滤器的截留性能。
怎么判断是否要进行产品润湿完整性验证?
如果由于药液性质原因,导致过滤药液后的滤芯较难清洗干净,推荐验证;另外,希望节省清洗时间/步骤,可以验证;但药液成分有析出风险或药液成分不稳定,不建议验证。
下表对一些典型药液进行举例,为您提供参考。
风险5:滤芯重复使用——看似省钱,实则埋雷
风险警示:
从某公司提供的重复使用寿命研究缩小模型试验滤芯中裁取滤膜进行电镜观察,发现滤膜已经开裂(见图5)。
重复使用后的除菌级滤芯存在完整性测试通过但重复细菌挑战不通过的风险,且这种风险真实存在。这种矛盾现象主要源于完整性测试与BCT的测试原理的差异,完整性测试是间接的物理指标,而BCT直接验证微生物截留能力。下表是实际案例和具体原因分析,因此,对于除菌级滤芯,建议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单批次使用。